公元266年,司马炎在司马家族三代对曹魏政权制衡的基础上,胁迫魏廷行“禅让”之举。将魏元帝曹奂赶下皇权之位,建立“晋”朝,成为继汉朝后的短暂性统一王朝。(注意:“晋”行使天下共号之权,始于公元280年灭掉东吴政权后)
在《三国演义》中所言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际上印证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家天下权力核心集团的转移、更迭!
晋朝疆域一览
对于“晋”朝国号的来历,从晋太祖司马昭受封晋公,其家族兴脉之地为温县可以得到原因。(注意:温县在先秦时期是晋国领土,即“温县本晋地”的说法)
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国号纪元法来看,晋朝国号符合以帝王集团起事地和先代朝廷的受爵改制条件。
不过,“温县本晋地”却不符合司马昭受任晋公时的管辖领土。(即并州的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河东、平阳八郡,却并不包括司马家族籍贯的河内郡与温县)。所以,“晋”朝国号的确立必然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
晋朝军队
地理格局的解析
从立国根源来说,“晋”朝或多或少与先秦晋国有历史文化联系。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受封(即周朝的“分封制”)建立王国。(王国始建时,以“唐”为国名,直到第二代国君以“晋侯”之位,改制国号为“晋”)
对于由唐建晋,有晋水立说法。据《毛诗谱》记载,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
从史料来看,“晋侯”之位并非周王室亲自授予,而是以封地的晋水(由悬瓮山注入汾水的支流水系)独立置侯。不过以支流水系的“晋水”作为国号,并不具备周朝强调的礼乐制封国条件。
春秋时期晋国地理格局
“晋侯”似乎更加能代表其经济地位或者政治权威的国号制式。而司马炎建立的“晋”更有可能是先秦“晋侯”到司马昭“晋公”历史爵位嫁接。
据《史记》记载:天降祉福,唐叔得禾,异母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
从个人理解来说,唐叔虞在封地种植禾谷,而周成王对禾谷行“嘉美”之意(禾谷即是封建农业社会经济基础的表现)。所以,按《史记》推断,“禾谷”即“嘉谷”。在“晋”的字本义中有代指“谷物丰美”。谷物的种植是为扩充国库,拥有御国治民的功能。
国家底层拥有丰厚的粮食作为经济基础才能稳固政权的上层建筑,并且甲骨文与金文的“晋”字都是谷物的图形文字,有利于巩固司马氏政权统治局势。
晋朝农业社会文物
那么,以晋水立侯,以侯立国,实际上反映了封建农业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及变革的有效方式!
“晋”朝国号与“晋”字义创论的联系
正如《晋书》所言,司马昭封为晋公后,钳制先秦晋国旧有疆域。也就是所谓的“晋国之故壤,实为晋朝立国之基。”直到公元前376年,赵、魏、韩三卿分占晋国领土(称为“三晋”),那么晋国的国权实质内核也移向三卿。
清代学者林春溥在《开卷偶得》有言:魏与韩、赵共分晋地,号曰三晋,然韩、赵未闻自称晋国,而魏独立晋称者,而魏之绛、曲沃,却依以晋国国都称之。
从史料来看,晋国三卿中以魏仍以“晋”居之,从正统思想来看,魏亦称晋。仔细联系,司马家族籍贯地为温县,也是魏国政权统治腹地。“以魏代晋”与战国时期的“魏国,也独立称晋”具有历史重合性!
三家分晋后的战国地理格局
曹魏政权以“先秦”的晋国旧疆受制于司马昭,是司马炎以爵位建国号的表层因素。从司马昭的高都侯至晋公的爵位权力变迁,实际上加快了曹魏政权的灭亡进程。从汉朝儒学正统思想传承和皇权的禅让为司马炎建立晋朝奠定了历史基础。
代汉必有朝野高度
所谓的“朝野高度”实为王朝的高大、雄厚形象。(汉朝实为秦之后的第二个中原大一统王朝,取代汉朝成为天下共号,必拥有足够的政治权威、经济基础,才能信服百姓)
东汉文学家许慎在《说文》中有言:晋,实为晋也。日出,方万物进。
司马昭继任高都侯之爵位,“高”在《说文》中有象台观高之形,而“都”有先君之旧宗庙之意,那么“高都”就是代表统治政权权威的高阁楼台。(类似点将台,行军队出征之权力,表明曹魏大权逐渐受司马昭控制)
始建于晋朝的城池
并且,晋又通“进”,代指司马家族权力更迭进程加快。以晋代魏,也是符合封建社会美学思维的字符!
出身世家,各有分别
从《史记》来看,司马家族本身是温县的地方豪族,而氏族以“儒学”作为家族信条。(注意:儒学作为西汉董仲舒的治国理念,即表明司马家族具有承袭汉朝的“以儒治国”模式)
割据北方的魏国曹氏确是沛国谯县普通官宦士族出身,并没有儒学等社会价值观、思想制衡氏族。这即表明两大封建家族的治国具有不同的政治特点!
为何不直接以“魏”建国号
即封建社会阶级的对立导致“晋”之国号实承袭汉朝的治国思想,而魏是篡汉建立的割据政权。以“魏”为国号不符合家族的儒学教义,毕竟“魏国未曾为天下之主,而汉得天下是正大光明。”
晋朝建立后崇尚儒学的世家大族
所以,“以晋承汉”是司马家族宣扬统治权威的政治手段,从而遵循“晋”国号的先秦历史价值。
反思
从“晋”朝国号的建立,实质是司马氏政权对汉朝正统儒学思想的传承与认可。也是对曹魏割据政权的摒弃,表明“晋”之建立实为维护中原王朝的大一统性质,实现精准的治民理国政策!
即“晋”之大一统王朝,实为蓄司马家族三代之力,成就百年历史伟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