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女性的婚姻家庭角色变迁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下载本文档
31
0
约1.14万字
约 21页
2020-06-14 发布于广东
举报
版权申诉
怒江傈僳族女性的婚姻家庭角色变迁史学毕业论文.doc
下载本文档
关闭预览
下载本文档
收藏
分享赚钱 奖
0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常见问题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怒江傈僳族女性的婚姻家庭角色变迁史学毕业论文
目录
一、 传统社会中傈僳族女性的
(一)傈僳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
(二)历史上傈僳族女性的社会角色
二、傈僳族女性的传统婚姻家庭角色
(一)包办婚姻下的女性
(二)家庭视野中的女性
三、男性婚姻挤压下的“稀缺资源”
(一)男性婚姻挤压的现状
(二)女性自主择偶从观念到行动
1.妇女外流
3.离婚妇女
4.再婚妇女
(三)女性角色的社会认同:“稀缺资源”
四、女性角色转变对民族婚姻
(一)择偶理想与现实倾向
(二)早婚与晚婚现象并存
(三)生育观念的转型
(四)追求稳定的家庭观念
正文
摘要:历史上的傈僳族女性,曾经是随夫同上战场的女英雄,是氏族械斗中的调停者,在生产生活中也承担着家庭食物供给的重要角色,但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仍被作为家族的财产在婚姻关系的缔结中从父家转移至夫家,其婚姻自主性和家庭中的自我意识并未得到社会相应的认同。如今,社会的发展使傈僳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婚姻市场发生了改变,女性在变迁中以主动顺应之态,积极利用自身在婚姻关系中“稀缺资源”的优势,获得了婚姻和个人发展的自主权。傈僳族女性的这一转变对整个族群的婚姻家庭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字:家族财产;稀缺资源;傈僳族女性;婚姻家庭;角色
中图分类号:C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5-0036-06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就有25个,其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傈僳族就是其中之一。在地域分布上,傈僳族的人口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怒江州,此外,还分布在丽江、迪庆、保山、德宏、楚雄、大理等州市,部分也散落到四川的德昌、盐源、会东、盐边等地。从社会变迁上讲,傈僳族是个“直过民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傈僳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转变跨度较大,社会发育不完全。尽管自1913年基督教传入怒江,冲击了傈僳族的原始信仰,信教群众逐年增长,教会依据当地习俗制定了一系列戒律与教规,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傈僳族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婚俗方式,但总体上讲,怒江傈僳族的社会生活和生计方式受到高山峡谷等地理条件制约的同时,也受到周边生活的汉族、纳西族和白族等民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市场经济大潮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影响。这里笔者从女性视角分析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傈僳族婚姻关系和两性角色的变迁。
一、 传统社会中傈僳族女性的
社会性别角色社会性别即社会文化性别,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形象都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并通过社会化传承得以固定。傈僳族民族文化有别于汉族文化,塑造出特定的两性性别角色。
(一)傈僳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
从民族发展历史上看,傈僳族长期受控于中央王朝以及势力较强的其他民族,在多年的臣服、退让之中仍不能得到平等相待与关键时刻的支持。为了保全民族自身的生存,不得不多番西迁,最终进驻怒江大峡谷以摆脱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1](P23)几个世纪以来傈僳族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各种不便与艰险中艰难地求生存。高山峡谷的地理环境不适于农耕的大规模发展,加上远离中原及汉地文化,直至明朝,傈僳族还没有进入农业社会。据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四载:“有名栗粟者,亦罗罗之别种也,居山林,无室屋,不事产业,常带药箭弓弩,猎取禽兽。其妇人则掘取草木之根以给日食;岁输官者,唯皮张耳,”[2](P73)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及至清朝,仍是“喜居悬崖绝顶,垦山而种,地脊则去之,迁徙不常,获则多酿为酒,昼夜沉酣,数日尽之,粒食罄,逐执劲弩药矢,猎登危峰石壁,疾走如狡兔,妇从之亦然。”[3](P19)刀耕火种的轮歇耕作农业生产方式在高山峡谷中坡度大、平坝少的地势条件下难以获得丰产,狩猎和采集仍是生活的重要补充,物质资料的积累很少,群众生活面临着普遍的温饱问题,这一点从傈僳族传统的“自然历法”中可得佐证。傈僳族人民习惯上把一年四季划分为十个季节,其中就有烧火山月(五月)、饥饿月(六月)、采集月(七、八月)、狩猎月(十二月),反映了傈僳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境况。
(二)历史上傈僳族女性的社会角色
历史上傈僳族饱经民族压迫、战争和迁徙之苦,傈僳女性并不是躲在男性身后的柔弱形象,而是曾与夫同上战场的女英雄。《南诏野史》下卷“南诏各种蛮夷”中记载“傈僳……岩居穴处,利刀毒矢,刻不离身……尤善弩,每令其妇负小木盾前行,自后射之,中盾而不伤妇,从此制服西番。”[3](P13)在氏族矛盾械斗中,女性也发挥着重要角色。当两个氏族之间发生械斗,则全氏族必群起而抵抗,但双方的妇女一般不参加械斗,只担任煮饭、送信、护理伤员的工作;同时妇女享有调停战斗之权。比如双方死伤较多时,一方的妇女可奔走临战地旁,挥动裙子或头巾高呼停战,则械斗必须停止,否则女方会羞辱自杀,[3](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民族梦想与城市精神的诗性同构史学毕业论文.doc
能力本位视角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构建与管理研究史学毕业论文.doc
农民地位代际流动四维度作用机制研究史学毕业论文.doc
欧盟刑事诉讼移管问题研究史学毕业论文.doc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史学毕业论文.doc
破法与立法王船山的诗歌结构论史学毕业论文.doc
浅论文明城市的构建与市民道德水准的提升史学毕业论文.doc
浅谈党支部书记如何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史学毕业论文.doc
最近下载
世界经济史-全套PPT课件.pptx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定.docx
成都列五中学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英语信息化教学资源分类.ppt
VIP
2025年消毒供应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精心整理】物理必修二学案(5.4圆周运动).doc
VIP
电子公章模板.docx
VIP
【精心整理】物理必修二学案(7.8 机械能守恒定律).doc
VIP
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pptx
2025年成都列五中学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
发表评论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咨询Ta
进入空间
1亿VIP精品文档
更多 >
相关文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