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一直在推的“人人通”为什么只是摆设?

教育部一直在推的“人人通”为什么只是摆设?

而作为可以聚集丰富资源以及大量应用的个人网络空间,无论对于用户或者企业都具有很强的入口效应。2015年开启的腾讯智慧校园项目,无疑也是想通过联合第三方伙伴一起满足各类教育场景的业务需求,将QQ、微信两大超级应用的入口效应延伸至教育领域。

鉴于“人人通”更多的是官方指导概念,当前各级各地以及各种教育信息化产品与服务厂商都在按照各自的理解和特色以各种形式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建设个人网络空间。从建设情况上来看,除了中央电教馆建设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全国范围内的个人网络空间外,其余均为省级或地市区域建设的个人网络空间,或者由一些教育信息化厂商提供的基于云服务的个人网络空间。这些网络空间由于前述原因普遍使用程度较低,并且由于建设分散与缺乏互联互通,导致了优质资源和应用很难跨地域得到流通与扩散,反过来进一步限制了对个人网络空间的使用。

综合以上分析,市场呼唤着能够更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多资源与更好应用的个人网络空间。

移动端产品将成为标配

鉴于移动办公与移动学习渐成趋势,以及之前“人人通”的建设主要以PC端为主,移动端人人通将成为重要切入点。虽然当前一些中小学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企业已经配套PC产品开发了相应的移动端,但大多只是将移动端作为PC端产品的补充,未将移动端提升到主要使用场景来设计。而移动端产品形态的家校沟通产品,基本上也是将产品关注点放在学生信息反馈以及学生成长记录,对教学、学习以及教师的职业发展支持较为有限。

从“人人通”的政策定位出发,可以将“移动人人通”的目标定位为:为教师、学生、家长建立移动的个人网络空间。其中包括:

为教师建立教学与个人职业发展空间:教师利用移动端来查看资讯、浏览其他教师分享的资源、教学心得、与学生家长进行实时的互动。

为家长建设家校沟通空间:满足家长对教育咨询以及学生信息较强的实时性需求。

为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及个人成长空间:学生利用移动端来获取完成部分作业,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开展协作或者游戏化学习。

未来:向教学辅助方向发展

从“移动人人通”的目标定位出发,考虑产品使用的移动场景以及切实的可用性,应将产品的切入点放在小学(低年段)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教学沟通上。

传统的家校沟通产品更多的是将产品重点放在诸如考勤、请假、学校日常表现、通知等方面,对教学领域的沟通不够深入,因此第一阶段的产品重点可以帮助用户在认知上与家校沟通产品作良好区隔。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从认知发展、行为习惯养成程度都较低,需要更多的外部监控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习惯养成,因此需要家长与教师进行较多的教学沟通。

现在多省市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而是以口头、动作、作品等形式完成,教师要完成对学生作业效果的评估需要借助教学沟通工具。

一些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学生个人成长的产品功能,如果缺乏真正可用的功能,往往成为鸡肋,使用率较低,因此需要有核心的功能作为锚点才能黏住用户。

因此,“移动人人通”应该以教师、家长、学生熟悉的使用场景为基础,并设计真正能为教师减负、为学生增效、为家长分忧的产品,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联通,并在此基础上一步步丰富教学、学习以及衍生服务场景的应用,成为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基座。

本文转载自芥末堆,作者李小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聚美优品与乐蜂网对比:谁才是美妆电商优选?
民警是什么?警察为什么叫民警?
pc365buy

民警是什么?警察为什么叫民警?

📅 06-27 👀 2219
三洋/DACCO品牌涉及行业
日博365官网

三洋/DACCO品牌涉及行业

📅 06-28 👀 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