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让我选一样潮汕民居中最据代表性的东西,我不会选花窗,不会选嵌瓷,也不会选木雕,而是会选上五行山墙。
你也许会问:山墙是什么?用潮汕话说,它的名字叫“厝角头”,你也许就会恍然大悟了:哦,原来是厝耳。山墙是它正式的名称,意思说白了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两个侧面墙顶端起装饰作用的墙,似高耸的山峰,故名山墙。山墙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十分常见,它使单调的墙头不再乏味,增强了房屋的装饰性,也有隔火的作用。
潮汕人称山墙为厝角头或厝耳,是看它的外形与位置命名的,它的特点是小巧细致,又不失凝重感。它不像广府民居的山墙给人一种压抑感,多了分灵动。潮汕先民发明了五行山墙,但实际上却有六种山墙:金木水火土,多出个大幅水式。潮汕人把不同类型的山墙的特点总结为这么一段话:
金式圆而足阔
木形圆而身直
水形平而生浪
火式尖而足阔
土式土而体秀
金式山墙,意思该不会是要圆滑处世才赚得了钱吧?
木式的山墙挺直,中间凹下,两角代表树杈?
水式山墙有起伏,像波涛
大幅水式,水式的土豪版。其际上五行山墙中也就只有这种加大后比较好看
火式山墙也很形象,尖尖地,像火苗
土式山墙平平像土地
潮汕人起厝前要提前决定房屋使用哪种山墙,有的建屋前要请风水先生来看风水,比如如果这是块火形地,房屋要用水式山墙来镇压。有的则是应屋主需要,看屋主缺五行中的哪行用厝角来补缺,因此金式山墙的数量自然最多了。也有的山墙是靠建筑的作用来决定的,比如因火式山墙有百业兴旺、香火延绵之意,故此火式山墙最经常运用于寺庙祠堂。
厝角头的制做方法体现了潮汕灰塑技艺之高超。工人师傅先在砌好的墙面抹上贝灰,再用灰勺雕塑,有钱的人家厝角头讲究有“三线三肚”,下方的灰塑或嵌瓷则称为"楚花"。
我之所以认为厝角头是潮汕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是因为它很“大众化”。无论是花窗灰塑嵌瓷或木雕,很多都只有祠堂庙宇或富豪的住宅才有的,而厝角头是所有房屋都具备的,不论屋主的贫富。贫富间只差别个大小装饰罢了。其实上闽台与梅州地区也有五行山墙的出现,但这些地区山墙大都只有五行之形而无五行之说,五行山墙的说法还是流行于潮汕
潮汕浓厚的厝角头文化也让它成为潮汕一个显著的文化特征,它是家乡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如今新的楼房总没有老瓦房的那种韵味。家乡那一个个黑乎乎的厝角头,盛满了岁月,载满了乡愁。风风雨雨,静寞无声。当我乘车从外地归来时,看到那一个个熟悉的厝角头时,我就知道,家,不远了。